《杨成武回忆录》为抗战而削发为尼

资料来源:《杨成武回忆录~东进冀中》节选


天刚蒙蒙亮,我们继续前进。为了避免敌人把我们一网打尽,我与林铁、李志民等同志分头行动。林铁同志的爱人弓彤轩同志和我们一起过路。

这天下午,向导——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中年汉子领着我们前进。我们要通过的是满城县山地和平原交界的封锁线。满城县在一分区范围内,这里紧挨保定,情况复杂,但是我们的情报工作却做得很好。走了一段路,忽然,前面村庄响起了一阵狗叫声。

“不好!可能有敌人!”向导说罢,领着我们东拐西拐,来到了一座尼姑庵前。我抬头一看,那油漆斑驳脱落的庵门上方,隐约可见“月峰庵”三字。

“烧香哎,还愿罗…”

向导低低地叫了一声,轻轻地敲敲庵门,庵门开了一道缝,露出一双明净的眼睛,探询地望着向导,也把我们打量了一番。

“慧如,他门都是自已人。”向导轻声说。

那位尼姑赶紧把连着门框和庵门的铁链子取下来,打开庵门。我们便一个个飞快地闪身进去。随即,她走出门外,察看了一番,才返身关了门。她似乎还不放心,又唤来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尼姑,贴着门缝“望风”。接着,她又搬来一张桌子,上面放着一个方凳,贴在院墙根下。我的警卫员马上就明白了她的意思,于是主动站上去,将脑袋微探出墙头,观察四周动静,执行着警戒任务。

向导告诉我,月峰庵是我们的一个地下交通站,慧如是个共产党员,为了抗日,削发为尼的。

我惊喜而又敬佩地打量着这位穿着出家人衣袍,忙着为我们沏茶的慧如,不禁感慨万千,为我们党有这样的抗日女战士而自豪。我不由地又想起了棋盘蛇的李老道,想起了老君堂的石海中……他们虽不是共产党人,仅仅是些“看破红尘”的出家人,却又都是不甘当亡国奴的爱国者,连出家人都如此舍命抗敌,何愁贼寇不灭?!

庵外村庄里的狗早已不叫了,可是情况不明,我们不能贸然出去,又不便在庵内久留。怎么办呢?我正思索着,却见慧如把向导叫到一旁,轻轻地说了几句什么,然后和另外一个尼姑戴着白帽罩,挎着篮子,打开庵门出去了。

向导这才告诉我,慧如是他的表姐,来月峰庵已多年了,现在是这个庵的师父。长期以来,她以化斋为名,为我们八路军搜集情报,现在到村里为我们探听虚实去了。

我一听,很受感动,也真为慧如她们捏着一把汗,万一慧如她们出点什么事可怎么办呢?

过了一阵子,那个陪慧如一起去的尼姑回来了。她说眼下村子里还不太安全,刚才来了几个汉奸找“两面村长”派粮派款,折腾一阵子,走了。现在慧如师父正在路口上等着,打算掩护我们通过这一带村庄。

恭敬不如从命。我们便远远地跟在两位尼姑后头前进了。一路上,这两位尼姑犹如我们的尖兵,冒着风险为我们开道,凡有情况都及时地用暗号通知我们。我们在她俩的带领下,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穿过一个村庄又一个村庄,终于通过了敌人的封锁线。

临别时,她俩闪在路旁,低垂眼皮,虔诚地双手合十。

我们也都装作不认识,不敢交谈,更不敢这留,只是擦身而过。在这一刹那,我瞅了她俩一眼,只觉得她俩向神佛顶礼膜拜的无声动作胜似千言万语,可不,那就是在向我们招手告别,那就是在为我们祝福啊!

夜,寒星闪烁,冷风刺骨。我们排成一字队形,准备通过敌人沿着平汉铁路设置的那条极难逾越的重点封锁线。

这条封锁线上不仅有日军的装甲车来回巡逻,而且在铁路两侧分别筑有又高又厚的封锁端,墙上有碉堡,端外又都有一道又深又宽的封锁沟,沟边还敷设有地雷。听说,敌人凡是抓住过沟的人,轻则关押拷打,重则砍头开膛……

《杨成武回忆录》为抗战而削发为尼 - 图1 《杨成武回忆录》为抗战而削发为尼 - 图2 《杨成武回忆录》为抗战而削发为尼 - 图3 《杨成武回忆录》为抗战而削发为尼 - 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