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三、随念深恩应起敬重

第三,随念深恩者。

这里应当明确两点:一、随念深恩的目的,是为了发起对善知识的敬重心;二、随念深恩的方式,是依照《十法经》及《华严经》的偈文,结合自身实际,忆念师长恩德。

《十法经》云:“于长夜中驰骋[1]生死,寻觅我者;于长夜中为愚痴覆而重睡眠,醒觉我者;沉溺有海,拔济我者;我入恶道,示善道者;系缚有狱,解释我者;我于长夜病所逼恼,为作医王;我被贪等猛火烧燃,为作云雨而为息灭。”应如是想。

《十法经》中说:我于长夜驰骋在生死旷野时,善知识以悲眼寻觅着我。我于长夜为愚痴暗覆盖,陷入迷梦时,善知识将我从梦中唤醒。我沉溺于三有海时,善知识将我拔济。我误入恶道时,善知识为我指示善道。我被系缚在三有牢狱中时,善知识为我解开系缚。我于长夜被烦恼病逼恼之时,善知识作大医王,为我疗治。我被贪等猛火焚烧时,善知识为做云雨,息灭我心中的热恼。应当按这样想。

《华严经》说:“善财童子如是随念,痛哭流涕:‘诸善知识,是于一切恶趣之中救护于我,令善通达法平等性,开示安稳、不安稳道,以普贤行而为教授,指示能往一切智城所有之道,护送往赴一切智处,正令趣入法界大海,开示三世所知法海,显示圣众妙曼陀罗。善知识者,长我一切白净善法。’”

《华严经》说:善财童子如是随念善知识的恩德,不禁痛哭流涕。(人都会流泪,以大悲和感恩而流的泪水极为清净。在大悲猛利时,会难忍众生苦而流泪;念上师恩德时,也会由感恩而流泪。这样的泪水能滋润善根、净化心灵。)他说:诸善知识在一切恶趣中救护了我,让我善巧地通达诸法平等性,为我开示解脱安稳之道和轮回不安稳道。诸善知识以广大的普贤行海作为教授,为我指示能往趣一切智城的正道,护送我往赴一切种智之处,令我趣入法界大海。诸善知识为我开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所知法海,为我显示圣众胜妙坛城。善知识,是您长养了我的一切白净善法。

应如此文而正随念,一切句首悉加“诸善知识是我”之语,于前作意善知识相,口中读诵此诸语句,意应专一念其义理。

应当按照这一段《华严经》偈文,真正地随念善知识的恩德,在每一句的开头都加上“诸善知识是我”这几个字(比如“诸善知识令我善巧通达法平等性”等)。忆念师恩的方法,是在自己心前作意善知识的相貌,口中读诵此等文句,内心专一地忆念每一句的义理。

当至心地忆念善知识深恩而达到真切时,自然如善财童子一样,因感念师恩而痛哭流涕。

于前经中,亦可如是而加诸语。

在前面所引的《十法经》经文中,也可这样加上“诸善知识是我”等的语句。

在以下所引的《华严经》偈文中,描述了善财童子依止弥勒大士时的心情。善财童子常常忆念善知识的恩德,他是以念恩心而前往亲近弥勒菩萨的。

又如《华严经》云:“我此知识说正法,普示一切法功德,遍示菩萨威仪道,专心思惟而来此。”

又如《华严经》所载,善财童子心想:我此善知识演说正法,普遍开示一切圣法功德及菩萨威仪行道,我是一心思惟善知识的深恩而来此地的。

“此是能生如我母。”

此善知识能生育我的慧命,如同我慈悲的母亲。

学人的慧命从哪里诞生呢?从依止善知识诞生。下至内心生起一刹那的善念,上至成就大乘五道十地的功德,都源于善知识传法教授的恩德。因此,善知识是生育我等法身慧命的慈母。

“与德乳故如乳母,周遍长养菩提分,此诸善识遮无利。”

善知识赐予我功德乳汁,周遍长养我的菩提分善根,遮止我趣入无利邪行,因此如同我的乳母。

在婴儿还不具生存能力的阶段,完全依赖乳母的精心养护,才得以成人。“长养”,是指给婴儿喂奶、喂食、澡浴、抚摸等。乳母恩德极大,她用自己身体精华的乳汁哺育幼儿,精心养育,使之成人。“将护”,是指幼儿学步时,乳母在一边细心保护,不使他摔倒受伤。当幼儿生病时,乳母悉心照顾,一步不离。比喻善知识长养学人的菩提分善根,遮止一切无利。(教导学人断除烦恼、恶业,免堕生死和恶趣,即是遮止无利。)

“解脱老死如医王,如天帝释降甘雨,增广白法如满月,犹日光明示静品。”

善知识就像大医王,把我从老死的大病中救出。又像天帝释普降甘露法雨,滋润我干枯的心田。他使我辗转增广善法,如满月般清净圆满。又像明朗的日光,为我显示寂静涅槃的法类。

“对于怨亲如山王,心无扰乱犹大海,等同船师遍救护,善财是思而来此。”

善知识怨亲平等,如山王般无偏无倚;善知识心无扰乱,如大海般平静,无论多么艰辛困苦,他的利他之心从无扰乱;善知识又像船师,以大无畏的气概,在惊涛骇浪中救护群生。善财我是思念着善知识的深恩,而前来此地的。

“菩萨启发我觉慧,佛子能生大菩提,我诸知识佛所赞,由是善心而来此。”

菩萨善知识启发了我的觉悟智慧,由此使佛子我能出生大菩提。我的诸善知识为如来所赞。我是以念恩之心而前来此地。

“救护世间如勇士,是大商主及怙依,此给我乐如眼目,以此心事善知识。”

善知识如同勇士,以勇猛的大菩提心救护世间;他又如伟大的商主,带领着无数有情趣往解脱宝洲;他又像巍然耸立的须弥山王,成为群生依仰的怙主;他如同眼目般赐予我安乐(由善知识启发,远离愚痴,照见实相,得大安乐)。我是以这等的念恩之心而承事善知识。

以上善财童子是由忆念师恩而生起了对师长的敬重意乐。在经中,多处出现了“善财是思而来此”、“以此心事善知识”等的文句,思念师恩是此中的关键。学人应当以善财童子为榜样,由随念师恩而发起对师长的敬重之心。

应咏其颂而忆念之,易其善财而诵自名。

应当边诵《华严经》颂文,边忆念师长的恩德,把里面“善财”二字换成自己的名字而念诵。


[1] 驰骋: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