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 佛涅槃后,大乘甚深、广大的圣教能在南赡部洲兴盛、弘扬,端赖龙猛、无著二位大士撰造诸论,开显大乘教的密意。其中,龙猛菩萨得到文殊菩萨摄受,以智慧力撰造了中观六论及赞聚等,开显了大乘甚深法藏的密意;无著菩萨在兜率天得到弥勒菩萨亲传,将弥勒五论弘扬到人间,又亲自撰写《瑜伽师地论》、《宝性论释》、《阿毗达磨杂集论》、《摄大乘论》等,开显了大乘广大法藏的密意。颂中,“如”,是如实的意思,佛陀圣教的密意如此,二大士也如实地解释,因此是“如教造释”。
而且由撰造本论,能使无数有缘者趣入智者所喜的妙道,能将上、中、下各类根机,暂时安置于增上生善趣、究竟安置于决定胜解脱、成佛之中,
本论法器应具的德相,正如《四百论》所说:“质直慧求义,说为闻法器。”即应当具足三相:质直、具慧、希求法义。
一、 质直:对应“诸有偏执暗未覆”。“偏执”,是指贪著自宗、憎恶他宗的偏袒分别。学人的内心没有被偏执黑暗覆蔽,正直而住,是“质直”的德相。
二、 具慧:对应“具辨善恶妙慧力”。也就是具足辨别善恶、苦乐、真妄、大小等的妙慧力。有妙慧力如理抉择,无误取舍,才能趣入修行。
三、希求法义:对应“欲令暇身不唐捐”。也就是欲使自己的暇满人身实现最大义利,而一心希求法义。有这种对法义的希求心,就能趣入本论所说的修心次第。
次子月藏王子,即现今的至尊上师阿底峡尊者。
别解脱、菩萨、密乘三种律仪的净戒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