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说法前行

各位大德、各位同修、各位居士、各位护法善信:

大家阿弥陀佛!

为更好地熏闻正法,自觉觉他,定慧双修,同成佛道故,今日我同大家一起发心修学忏悔法门。在学习开始之前,我们一起先来礼敬十方三宝,忏悔发愿。我希望不论是久学老参,还是新学入门,大家都能在此一时,互成影响,互相资助,所有闻法者皆能内怀虔诚,外显威仪,摒除杂念,端身正坐,恭敬聆听,得法实益。

大家跟我一起念(合掌)

皈依:

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三遍)

皈依佛 觉而不迷 皈依法 正而不邪 皈依僧 净而不染

皈依佛 两足尊 皈依法 离欲尊 皈依僧 众中尊

皈依佛 以佛为师 从今以往 永不皈依 外道天魔

皈依法 以法为师 从今以往 永不皈依 外道经典

皈依僧 以僧为师 从今以往 永不皈依 外道邪众

皈依佛竟 皈依法竟 皈依僧竟(三遍)

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 心若灭时罪亦亡

心亡罪灭两俱空 是则名为真忏悔

发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自性众生誓愿度 自性烦恼誓愿断

自性法门誓愿学 自性佛道誓愿成

阿弥陀佛!好,大家请放掌。(编者按:为了本书的流畅,之后的“说法前行”及“回向”[除本书末尾]全部省略,不再标明。)

普贤圣诞 莲社弘法

今天,在这个非常吉祥的日子——普贤大士圣诞,我来到普贤莲社,为大家宣讲普贤十大愿王之忏悔法门。佛门讲没有无因之果,简单来说,就是天下没有平白无故的事情,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来。一定是大家久远劫来在普贤大士座下久闻佛法,才能在这个吉祥之日再来听闻忏悔法门,所以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

本人受到朱院长和普贤莲社的盛情邀请,来到这里跟大家来分享一下修学的心得,我感觉十分荣幸。因为我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和尚,也没什么本事。我一般形容自己有八个字:障重、福薄、慧浅、学少,所以出来给大家讲课不免有些惭愧。所以,如果讲得不好,大家权当是互相学习一下;如果讲得稍有一丝一毫的利益的话,希望回向普世大众乃至法界一切众生皆能业消智朗,同入佛境!

普贤行愿 示现等觉

好,我们先来介绍一下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是我们八大菩萨中以忏悔为主尊的非常殊胜的一尊菩萨。一般我们介绍普贤菩萨的时候,都是说普贤菩萨是等觉菩萨。“普”呢,为遍一切处义;“贤”呢,为亚圣,是等觉义,普贤菩萨是位补作佛的法王子。

在这里,我们把“普贤”二字的内在含义讲一下。在《大日经疏》中讲到:“普是遍一切处义,贤是最妙善义。”“普”呢,很好理解,就是象征菩萨的理体之德,也就是清净法身遍一切处;而“贤”字在这里就不仅是说亚于圣,为第二的意思,这个贤还有最妙、最善之意,也就是最殊胜,最微妙的意思。因为在《不思议境界经》及其他大乘经中记载,普贤菩萨过去早已经成佛了,他只是示现为菩萨身,来辅助释迦佛弘化而已。

普贤菩萨的名号是怎么来的呢?想当年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大菩萨还是王子的时候,同在宝藏如来面前发菩提心。普贤菩萨呢就发愿,愿未来世中,于不净的浊恶世界中严净十千大千世界,把浊恶的世界都变成净土。而且大士发愿,行菩萨道时,他的行愿要超过同行的所有菩萨。志愿可谓无比勇猛。当时的王子这样发愿并不是为了与其他菩萨争个高低,而是表露自心发起的菩萨悲愿,不输任何菩萨,菩萨的勇猛精进是不亚于任何菩萨的。所以,当时宝藏如来就授记说:“以是因缘,今改汝字,名曰普贤。”

我们要知道,《楞严经》中记载,所有诸佛的因地行愿都是以普贤来命名的,如经所云:“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十方如来教其弟子菩萨根者,修普贤行,从我立名。”《华严经》中也记载:“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而且自普贤菩萨发菩提心以来,他也已经精进修行,圆满大愿,证得了佛果,今生只是示现为等觉菩萨,所以普贤的内在含义就是表一切如来的内证,都是普遍十方,随缘成德,最胜最善,勇猛精进。《普贤行愿品》中讲到:“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而这如来的功德,若想成就,那就要“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也就是广行普贤行愿。也就是说你想成佛的话,就要行持普贤菩萨的大愿,你才能圆满佛道。

普贤菩萨被称为如来的长子,一是他是如来的法王子,就是尽得如来真传,下一个位补作佛。像四大菩萨——观音、地藏、文殊、普贤,都只是示现为佛陀的侍者,示现为影响众,来影响大家一起发菩提心去修行。作为因地的菩萨,他示现了一位等觉菩萨,这就是他长子的含义。还有一个含义呢,就是一切如来的因地功德皆以普贤来代表。不仅普贤菩萨行持十大愿王,即使是十方一切菩萨想要成佛,都要行持十大愿王才可以。

修持愿王 忏悔为主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愿愿相摄,每一个愿中都可以具足其它的九愿。而我们要知道,在末法时代,就是要以普贤菩萨愿王中的忏悔法门为主要根本,来含摄其他的大愿来作为修行的主要方式。为什么呢?末法时代,并不是说佛法没有了,其实佛法还在,各大佛学院也都在传讲,正知正见的法师也有很多,很多居士家中甚至都有大藏经,现在互联网上的资源也很发达,随便就能获取非常丰富的佛教资源。但是为什么我们还称这个时代叫末法时代?其实就是说我们众生业障太深重了!修行、念佛、修止观都很难得到感应,也很难成就。那为什么不得感应呢?就是因为末法时代的众生,被种种的罪障覆蔽,心念迷乱,戒律也持不好,禅定也修不起来,故而难以与诸佛的清净功德相应,难以与自性的清净法身相应。所以我们要以忏悔为主要的修持方向,以忏悔来含摄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

这里先不都说,后面我会讲到怎么把这个都含摄到忏悔一门中。也就是我们有了这个基本的认识以后,只要每日主修忏悔就能含摄一切法门,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探讨的法义。再就是还要告诉大家忏悔的原理是什么,什么是忏悔,忏悔的名相是什么等等。

正文导读

略讲忏悔 修之得益

好,我们进入正文的学习。因为这个讲义是我自己编的,所以没有书本发给大家,大家就用心去听。今天讲的,我分六个部分:

第一,为什么要忏悔

第二,忏悔的功德

第三,忏悔的名义解释

第四,忏悔的种类

第五,忏悔的仪式

第六,忏悔的要点

虽然分为这六点,但其实忏悔法门所含摄的意义是无量无边的。从朱院长通知我,我编好这个讲义以后,在还没来之前,我在寺里看书诵经,每天都还是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想法。也就是说经中很多的道理,都跟忏悔一法有关系,很多经典中都讲到了忏悔的一些含义在里面。所以对于本次讲课,如果说是尽情地讲、尽兴地讲,讲开心、讲透彻的话,估计那得讲好几天,这短短的几节课是不够的,即使是三天五天也还是不够,最少三五个月差不多。但是时间有限,今天我们只是先来简要地介绍一下,剩下的部分呢,以后有机会再讲。

虽然只是简单地讲,但是其中的法义纲要都是有涉及的,大家把这个学好了以后,幸福美满的人生将等着你。因为忏悔并不只是消极地把以前做的这些不好的事情发露出来,它还有一个非常积极的意义,就是可以帮我们成就、圆满、显现你以前所修的一切福德,圆满显现你的真如本性。

经中大都提到,只要是持诵《金刚经》,持诵《楞严经》《法华经》等大乘经典的,在佛前供养过,或者礼拜过佛塔的,每日坚持念佛、持咒的……都会得现世安稳、满足所愿、远离横死、吉祥如意等功德,但是为什么我们的生活还是有种种的不如意呢?其实就是自己的罪业深重,罪障太多了,也不懂得修法的禁忌和发心,故而障碍了我们的善业,让其无法圆满呈现,让我们的生活苦乐参半,甚至是苦多乐少,颠沛流离。其实只要你能够去读诵大乘,念佛持咒,不论遇到什么不好的境界,这其实都是重罪轻报之相,后面我们会详谈。而你忏悔越精进、修持越如法,罪业就越容易清净,所以我们才要去学习、了解怎样才能如法地忏除这些罪障。

世间无常 应求菩提

还有一点,我们修行人一定要知道,尤其是针对修行而言,有时候这个障碍并不局限于恶报,善业也会障到自己。我们说人是容易在逆境中觉醒的,反而在顺境中很容易迷失方向,也很容易堕落。所以,有些人不要以为自己的生活很滋润,家庭很美满,事业很顺利,身体很健康,就不用忏悔了。这些都是无常败坏之相,都是坏苦,人世间没有恒久的快乐。如果在一切顺利的时候,你不懂得继续忏罪积福、努力修行的话,那么等善报结束的时候,苦报就在后面等着了。就像经中所讲的那样,无忧无虑、衣食自在、不会生病夭折、没有天灾人祸的天人一旦福报享尽,有的会直接堕落到畜生道里去,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要知道,即使是普贤菩萨示现的等觉菩萨,每日都要行持十大愿王,都要忏悔业障,更何况是我们福薄的凡夫俗子。所以有些人千万不要被自己眼前的快乐生活所迷惑,而是应该发心深入学习佛法,明白世间苦谛的真相,从而发起断恶修善、净罪集资的修行之心,发起自利利人、同成正觉的菩提之心,这样才可以让自己的安乐不断增上,直至证得究竟安乐的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