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瑜(懿行录)
【原文】镇江靳瑜,五十无子,训蒙金坛。夫人出赀买邻女为妾,翁归,因置酒于房,以邻女侍,且告之故。公面赤,夫人以为己在也,出而反扃其户。公遂逾窗出,告夫人曰;“汝意固厚,但此女幼时,我尝提抱之,恒愿其嫁而得所。吾老又多病,不可以辱。”遂还之。次年夫人生子文僖公,十七岁发解 〖发解,指在乡试中获得第一名,也泛指乡试中举〗,位至宰相。
[按]因无子故置妾,既还妾反生子,使不还妾,未必生子也。今人无子,便思娶妾。岂知欲火愈炽,福德愈轻,是犹渴饮盐汤,弥增其渴。惜乎世人不悟也!
【译白】镇江有一个人叫靳瑜,在金坛教书,五十多岁还没儿子。他妻子就买了邻居家的女儿为他做妾,想生个儿子。靳瑜回来,他妻子在房中摆上酒,让邻居女儿侍奉他,说是为他买的妾。靳瑜一下子羞得面红耳赤,他妻子还以为是因为自己在旁边,丈夫不好意思,就把门反锁上出去了。靳瑜也跟着从窗户逃出来,对妻子说:“我知道你是好意,但这个女孩小时,我还抱过她,希望她能嫁个合适的丈夫。我老了,身体又有病,不能糟蹋人家。”于是靳瑜就把邻居家的女儿送了回去。第二年,他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就是文僖公,十七岁中举人,后来做了宰相。
[按]因为没有儿子,所以娶妾;把妾送还,反而生了儿子。假如不送还小妾,靳瑜也未必能生儿子。现在人们没有儿子,便想娶妾。那知欲火越盛,福德越轻,就像渴了喝盐汤一样,只会更加口渴。可惜世上的人不能醒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