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贽十往(见本传)

【原文】宋,马伸,字时中,弱冠登第。崇宁中,禁元祐学术 〖元祐学术,指司马光等人的儒家治国主张〗,其党为诸路学使,专纠其事。程门宿学老儒,皆惧而解散 〖据伊川先生年谱,崇宁二年,程颐因党争及著书遭贬,其著作被禁毁,门下学人被逐,复录入党籍。程颐于是迁居龙门之南,止四方学子曰:尊所闻,行所知可矣,不必及吾门也〗

时伸自吏部,求官西京 〖洛阳〗 法曹,锐然往依。先生恐其累彼也,却之。伸执贽十往 〖贽(zhì),古时初次拜见长辈所送的礼物〗 ,礼益恭,且曰:使伸得闻道,即死何憾。况未必死乎。自此出入三年,凡公暇,虽风雨必赴。同僚或以非语中之,公悍然不顾,多所进益。

[按]是时群议惶惑,同人惧其及祸。伸遂欲弃官往投,人皆闻而壮之,以为有志于学,其为德业之助何如。

【译白】宋朝马伸,字时中,二十岁就登科了。崇宁年间,朝廷禁止元佑学术的传播,一些党派担任各路学使,专门查办这件事,程氏门中一些博学的老儒,都因害怕而解散了。当时马伸从吏部申请到西京担任法曹,毅然前往伊川先生处依止请教。伊川先生恐怕拖累他,就拒绝他来。马公备好礼物,前后拜访十次,一次比一次恭敬,并且说,只要能够听到大道,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何况并不一定会死啊。从此出入三年,只要马公有一点空余时间,就风雨无阻地去请教。同僚有说闲话诽谤的,而马公坚决不退心,因此道德学问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按]当时议论纷纷,扰乱人心,朋友们都担心他会惹出大祸,马伸就准备弃官前往投奔伊川先生。人们听到他这样做,很赞叹他,认为只有立志不断学习,才能有助于德业学问。